高盛不香了!2025藤校生最想去的公司是…
2025/08/08|大白鹅老师|

说起“投行”,不少留学生脑海里蹦出的,还是高盛、摩根大通这些耀眼的名字。但现在,在真正冲刺投行的人眼中,它们不再是唯一答案。


海外版知乎Quora上,有人发帖纠结:同时拿到高盛和Evercore Offer,选谁?知名金融论坛WSO上,还有人现身说法:果断放弃高盛TMT,投奔Raine Group……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3713462.png

Evercore、Raine Group、PJT……你可能从未特别留意过这些名字。但它们正悄悄赢过八大,成了求职者口中的“上岸首选”,它们有一个共同身份:精品投行。


精品投行到底有多火?Business Insider 2025年采访中,一位哥大学生直言:“几乎所有我聊过的年轻人(32岁以下)都建议我第一份工作去精品投行!”


如果你现在还没听过精品投行,那这篇文章,刚好能帮你补上信息差,毕竟真正的内行人,早就不止盯着高盛了。


01 对精品投行的三大误解


“这些公司听都没听过,靠谱吗?”“小公司能有出路/赚钱吗?”如果你第一反应是这样,也不奇怪——这几乎是大多数留学生听到精品投行时的第一反应。


但也正是这些想法,挡住了很多人通往更好机会的路,关于精品投行的三大误解,今天一个个来拆清楚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3764048.png
误解一 公司不大,所以不赚钱?

说起来,金融圈最近的重磅新闻之一,就是美国精品投行Evercore收购英国精品投行Robey Warshaw了,但凡点进这个新闻,就能感受到精品投行的“精”:


这家被1.96亿美元收购的英国精品投行,整个公司才18人!而Evercore的英国分部,除去合伙人,也不过19名员工。看到如此“精悍”的配置,不少同学可能会想:这么小的公司,应该不会太好赚钱吧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380992.png

毕竟很多同学向往大型投行的第一原因,就是想争取高薪。但根据金融圈权威人士Litquidity发布的最新报告,现实可能刚好相反——更赚钱的其实是这些的精品投行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3841828.png

EFC最新报告指出,从分析师到VP这一路,精品投行的收入始终遥遥领先:


精品投行分析师阶段就高出大型投行投行3.5万美元,而一家精品投行任职三年的副总裁,累计收入接近400万美元,相比之下,大型投行为334万美元!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071069.png

如果担心平均值不合理,想看看具体公司数据:


顶尖精品投行Centerview、Qatalyst的分析师首年薪资是30万美金;前高盛投行部负责人创立的精品投行Gordon Dyal,更是给毕业第一年分析师开出了35万美元,几乎是八大的两倍……


在金融论坛WSO上甚至有网友调侃:见过好几个Qatalyst分析师开着法拉利去上班!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138175.png

为何会这样?原因之一就是精品投行人少——因为本身人数就少,所以更注重招到最优秀的人才,为了和八大投行抢优秀人才,薪酬福利自然不能输。


误解二 名气不大,所以不厉害?

从业务层面看,精品投行不涉足借贷,更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。业务范围虽不及华尔街巨头广泛,但在业内的专业口碑却极高,甚至在某些领域的认可度远超八大投行。


在项目层面,它们往往是重大交易背后的关键推手:


比如,开头提到的 Robey Warshaw,全公司不足20人,却参与了过去十年英国最大的一些交易——连 英国石油、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 都请他们出谋划策;而 Lazard 则长期是 可口可乐、谷歌 等全球巨头的信赖合作伙伴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185656.png

从整体业绩来看,精品投行同样不输八大。


去年,Evercore凭借 24.5亿美元 的财务咨询费,力压摩根士丹利的 23.8亿美元;今年,Centerview更是在并购财务顾问排行榜中杀入前五,把美银、瑞银、巴克莱等老牌巨头远远甩在身后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233040.png
误解三 非八大投行,发展前景堪忧?

对初入职场的留学生来说,第一家公司能带来的成长曲线和发展机会同样关键。


前面提到,精品投行业绩和项目量并不逊色于八大投行。由于团队规模更小,初级分析师往往能获得更多 deal exposure,尤其是竞争最激烈的 live M&A交易,甚至有机会快速主导千万级项目。


一位精品投行的初级员工就在接受BI采访时分享:


入职才两个半月,我就已经独立负责整个模型的搭建,成长速度比我预想的还要快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293409.png

众所周知,投行Banker的终极目标往往是跳去买方,比如私募、对冲基金等。而在跳槽与职业发展上,精品投行的态度明显更宽松、人性化——不仅不会打压员工的离职意愿,一些Senior Banker甚至主动为组内分析师牵线买方人脉,让跳槽之路更顺利。


在接受知名金融媒体BI采访时,一位精品投行分析师就提到:


入职第一周,我就收到了黑石、阿波罗、KKR等顶级买方的面试邀约。公司对此完全不避讳,我还能和同事、VP直接讨论这些机会。


如果我真想跳,他们甚至愿意替我打推荐电话,因为他们把我视作未来的合作伙伴。


反观八大投行,对跳去买方的态度却要保守得多。摩根大通甚至发邮件警告初级分析师:不得缺席职业培训去面试私募,否则可能直接被解雇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355750.png

02 想进精品投行,该从哪家看起?


误区澄清之后,新的疑问也来了:哪些精品投行值得你在大学阶段就提前锁定目标、甚至开始做准备?


不同精品投行在擅长领域、薪酬福利、文化氛围等方面各有千秋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盘点几家在业内口碑极佳、非常值得关注的 头部精品投行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40222.png
Centerview 高薪天花板,实力宠新人

如果你的目标是参与 医疗、消费、工业 等领域的顶尖交易,拿下理想高薪,过上精致生活,Centerview 绝对值得提前关注。


这家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声名显赫,在消费品、工业、媒体等板块同样表现亮眼,客户几乎清一色是 世界500强。


成立于2006年,规模虽不算庞大,但每年的交易量甚至超过部分八大投行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447021.png

除了业绩亮眼,Centerview 还在 Vault 2025 多个榜单中稳居第一——涵盖 最佳福利、最高薪酬、最佳工作/生活平衡 等。


薪资方面更是卷王中的卷王:刚毕业的分析师第一年 all-in package 就能拿到 30万美元,平均薪资长期碾压华尔街一众竞争对手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492536.png

另一方面,Centerview会提供一系列福利,包括私人厨师和咖啡师、晚餐津贴、以及往返办公室的Uber等,还舍得花重金培养新人。


Centerview求职小TIP

Centerview的面试里往往包含脑筋急转弯、案例研究、时事等等,考察候选人临场反应能力。


Evercore 精品投行领头羊

谈精品投行不提Evercore,就像谈名校不提哈佛一样,没错,Evercore在华尔街的地位就是这么高,也被业内称为Goldman North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532194.png

成立二十多年,Evercore主导过2009年度最大交易、2011年最大消费&能源并购、2013年最大科技并购、2020年最大医疗健康交易……


如今,它拥有精品投行中规模最大的M&A团队,在金融业内的名声非常好,是公认在PE领域出路最好的投行之一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583650.png

值得一提的是,Evercore 的工作氛围相当 chill,很多团队每周只需 onsite 三到四天。给钱也很大方——第一年分析师的 all-in 年薪 就能达到 18-24万美元。


更有内部人士透露,不同于华尔街大型投行由老板统一分配收入,Evercore 的顶级 Banker 通常可以保留自己交易费用的 四分之一。要知道,华尔街一笔大交易的费用就可能高达 千万美元!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7636635.png

难怪不少顶尖商学院和藤校的同学会为了Evercore而放弃高盛Offer,很多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野心家banker都聚集于此。


Evercore求职小TIP

Evercore的面试流程比较高效,但面试难度高广为流传,会问很多paper LBO/merger model等问题。


Qatalyst 科技投行之王

如果你对科技领域情有独钟,既想未来深耕科技相关工作,又想拿到顶级高薪,Qatalyst 无疑是最佳起点之一。


这家精品投行由传奇 TMT 投行家 Frank Quattrone 与两位瑞信同事联合创立,专注科技赛道,在 消费者互联网、企业软件、通信技术、半导体 等领域都拥有耀眼战绩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8072419.png

虽然Qatalyst的运营团队精简,但经常赢得最高级别的并购委托,甚至被业内认为可以匹敌高盛TMT,过去就有高盛TMT分析师选择跳槽到Qatalyst。


今年,有同学因为同时拿到了高盛科技组和Qatalyst Offer,在WSO论坛上寻求意见,结果评论区一水地推荐他选择Qatalyst。


企业微信截图_17546398111926.png

当然,精简的结构加上接连不断的交易,结果就是薪酬可观:第一年分析师薪水30万美金,Associate薪水50万美金起跳!


Qatalyst求职小TIP

Qatalyst暑期实习机会不多,如果想进的话,最好提前准备技术面,展现出对科技领域更细分行业的兴趣和了解。


总而言之,求职不只有一条路。如果你还没想好方向,不妨了解精品投行开始,你的下一段职业旅程,说不定和它们有关。

职业规划职业规划
求职求职
想最快在21天内获得
H1BOffer?
微信扫一扫,立即咨询
大鹅二维码
不错过每天北美求职咨询
及内推岗位!
关注「睿思班求职」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
最新直播最新直播
最新直播
相关阅读
Software Engineer vs Data Engineer:弄清区别,少走弯路!
官宣! 对冲届黑马QRT, 进军美国市场
大鹅二维码
想要最快在21天内获得H1BOffer?
微信扫一扫,立即咨询